保险名词

谨记这几点,理智看待保险产品,保险销售的就没办法忽悠你啦

 作者:叶淑晗  2019-05-22 10:37:50  5110  0

  作者个人微信: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前几日,靠“维权”为生的视觉中国栽了大跟头,作为半个媒体人的锦妹也没忍住笑出了声。但就算是笑也无法冲淡锦妹此刻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苦什么呢?苦无法向所有人说明“保险都是骗人的”这句话是错的。

  因为保险消费的专业性,不像其他东西有钱就能买,购买保险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而且有比较多的专业知识储备,而且不少保险产品对投保对象还有严格要求;为了逐利,保险销售人员便借助自身略懂的优势,不断的诱导投保人购买大量高提成产品;投保人大量的保费支出,最终却只买了一堆没用的保障,关键时候用不上;于是“保险骗人”的名声便传开了。保险就纯粹一个产品,上哪学的本事骗人?奈何又不能言语,平白无故的就替某些“无良保险销售”背了大黑锅。那普通人买保险怎么办?不懂保险,怎么才能不被销售忽悠呢?关于这些,锦妹总结了一些东西,即便对保险一窍不懂,只要谨记以下几点,保持理智,就能有效防止买保险时被忽悠

  1.理智看待保险功能,谨防夸大

  在保险消费时,消费者一定要牢记一点:那就是保险是一种风险管理手段,保险产品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

  人身保险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保障的对象),在被保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时给付保险金。所以,如果有任何以高息为诱惑的宣传误导,消费者都要有所心理准备、理智看待。比如:很多销售人员推荐产品以高收益率,高返还金额以及承诺保证收益等销售误导行为时,应提高警惕,认真了解保险合同条款。

  2.一定要充分了解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

  不少小伙伴在投保时,都不会仔细看保险合同,简单翻一翻就过去了,销售人员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在保险消费过程中,充分了解保险合同的重要信息非常重要。

  从产品名称、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保险期间、缴费期间、到退保损失这些内容,都是投保人应该仔细了解的,销售人员都是逐利的,很有可能会夹带私货。此外,大家也要理性对待销售推荐行为,在抄写风险提示及签字确认前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认真评估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做到心中有数。

  尤其是在签字环节,一定一定不要让他人代签,更不能随便签字,要再三确认之后再签字,防止被误导。

  3.认真对待电话回访,有效利用犹豫期

  根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于一年期以上的新型产品保险公司要建立回访制度,并在犹豫期内对投保人完成回访。

  这次回访有什么意义?电话回访环节一般是保险公司针对消费者所投保的保险产品进行一些重点解读和风险提示。某种程度上说,是再次督促消费者重视保险条款并强调部分保险产品风险的环节。

  消费者一定要重视这次电话回访,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回访问题,如不了解保险条款

我们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保险上的任何疑问,请进入微信搜索顾问微信号:YKJ6060(点击复制微信号)


相关内容等,要及时向保险公司咨询,切勿盲目回答“清楚”、“明白”、“知道”等。

  4.谨防虚假宣传,炒停营销

  相信不少小伙伴经常能看到一些信息,比如“最后几天,XXX重疾即将停售”、“xx返还型寿险最后机会,错过后悔一生”等“炒停”信息,以“即将停售”概念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

  5.锦妹总结

  对此,锦妹想说的是,这些信息大概率可能是虚假信息,不要轻信,可以去官网或者正规渠道确认;另外如果真的遇到所谓“即将停售”的产品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监管是不会禁止销售对消费者有利的产品的:监督管理单位要求保险公司下架的产品均为存在风险,可能对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产品类型。不可能下架对消费者有利的保险产品。

  2.市面上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多为3%-3.5%之间,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自身的业务量,保险公司不会下架富有竞争力的保险产品。

  相关阅读:

  保险公司害怕保监会吗?

      银保监会〔2018〕19号文解析:监管更严格,买保险门槛提高

      坑你没商量的平安任我行保险产品推销

上一篇:最全女性投保指南,女性健康投保指南

下一篇:购买保险时,应该注意什么?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排行榜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姓名

手机号

该号码能添加到您微信吗?
(注:需要客服添加您微信发放奖品)

验证码



微信号:

点击复制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复制微信号搜索添加

成功复制微信号

前往微信搜索添加...

回到顶部